曾记否?我市作为能源重化工基地,曾饱受环境恶化之苦——汾河两岸工厂林立,东山西山煤矿遍地,河流道渠污水横流,人们的生活富裕了,幸福指数却下降了。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,保护好我们的生态环境,才能获得持续的发展!党的十八大以来,“两山”理论为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,更让太原这座千年古城有了破茧重生的机遇。
一场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攻坚战在我市打响了……
西山关停小煤窑,引水上山,万亩绿植郁郁葱葱;东山建起森林公园,绿化带绵延数十里,将景区、村落、文物保护单位联为一体;汾河变坝堰为坦途,改沙地为沃土,“汾河晚渡”“雁丘”等景点鳞次栉比,乔木灌木等植物生机勃勃;南沙河率先变沟渠为河景,快速路两翼齐飞,北沙河、玉门河等八河绿波重现,两岸开启路网,下穿上跃,蜿蜒纵横,将市区紧紧相连……看着家门口的风物巨变,多少老太原人奔走相告:咱们这座城可真是越来越好看了!
最近一段时间,央视、人民日报、新华社等各大媒体争相来我市一睹城市颜值、感受城市气质,《焦点访谈》栏目还把我市践行“两山”理论、推动绿色发展的行动作为典型事例进行了详细报道。“两山”理论的太原实践样本,在2020年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。
“襟四塞之要冲,控五原之都邑”,太原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。三山一河,两岸平整,青山峻拔,草木繁茂。一千多年前,李白曾与好友元演来到太原,触景生情,写下了这样的诗句“晋祠流水如碧玉,浮舟弄水箫鼓鸣”“微波龙鳞莎草绿,百尺清潭写翠娥”……碧水浮舟、莎草清潭,可窥当时太原城景致之一斑。北宋范仲淹又有“一源其澄静,数步忽潺湲”“千家溉禾稻,满目江乡田”的名句,晋阳古城泉清米盛、生态优美之景跃然纸上。
据记载,每到阴历4月5日,古晋阳城的稻农们就开始浸种下秧,平田整地,修渠叠堰,上水施肥,而到了端午节前,人们又开始进田插秧,几万亩水田,上千名稻农,农人如织,田畴如玉,家家户户,忙忙碌碌,一派“北国江南”的繁忙景象。
历史一页页翻过,上世纪七八十年代,太原凭着丰富的矿产资源,成为闻名遐迩的能源重化工基地。沿汾河流域形成的以煤、焦、冶、电等为主的经济带,既是经济建设的支柱,也成了环境污染的大户。
辛先生是一名出租车司机,每次走到滨河东西路,他都会给乘客介绍一下当年的汾河。“我就是在汾河边长大的,小时候汾河的水是发黑发臭的,有时还会发红,河里连个鱼都没有,我们都是在汾河周围的水泡子里玩。有时候汾河水库放水,能淹到坝堰边上,那水都是黄的,看不见底。咱们现在走的地方,就是坝堰的边。”
汾河的污染给当年的辛先生留下了极深的印象,“河里头的水味儿很大,小时候不懂,以为黄河水就是这味儿,后来才知道那是被工厂排出来的水污染了。”
对于家住西矿街的安先生来说,小时候不只是汾河“有味道”,就连他们周围的空气里都是煤面儿的味道。“路上都是煤面子,晴天一身土,雨天一身泥,下雪天更明显,雪里都是黑点点,雪化了是黑泥,冻住了是黑冰。家里也是土,家家都烧煤,哪有个干净的地方了,人都是灰眉土眼的。”
而在东山长大的柳先生感受则是另外一种:“我小时候住的还是平房,周围到处是黄土,下雨天流的是黄泥水,有些地方还经常塌陷,一刮风,到处都是土,家里关着门窗都能落一层。去我奶奶家路上有个特别大的垃圾场,夏天那苍蝇是铺天盖地的,一点都不夸张。”
多年来,粗放的发展模式使我市饱受污染之痛。伴随着煤炭资源的大规模开采,自然植被遭到严重破坏,地下水位逐年下降,汾河水断流,晋祠大米销声匿迹,昔日太原“流水如碧玉、千家溉禾稻”的美景不复存在,取而代之的是漫山遍野的小煤窑、川流不息的运煤车以及遮天蔽日的煤灰尘。
02
综合治理 汾河美景重现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,党的十八大以来,“两山”理论为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,也为我市的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工程增添了动力。“一定要高度重视汾河的生态环境保护,让这条山西的母亲河水量丰起来、水质好起来、风光美起来。”2017年6月,习近平总书记对汾河治理与修复作出重要指示。
▲ 汾河如镜,绿染两岸。
汾河水清了,岸绿了,又黑又臭的光景一去不复返,不少市民也见证了这一巨大变化。“以前有摄影爱好者在汾河拍到野鸭、水鸟什么的,都要大肆在朋友面前炫耀一番。现在就是拍到天鹅,一个个也低调得不行,为啥?现在谁还没在汾河景区见过个天鹅、水鸟之类的了。”摄影爱好者王先生说。
汾河治理先行,位于市区的“九河”治理也不甘落后。曾经的南沙河虽然紧邻风景如画的迎泽公园,但与迎泽公园的优美风景却格格不入。“我家原来住在牛站,现在你们不一定知道这地方,从牛站绕出去就能到了迎泽公园的南门,当年那条路不好走,一般人不敢走。为啥了?因为隔的个臭水沟,就是现在的南沙河,下面是黑水,两边是垃圾堆,中间只有一个用铁管搭起来的小桥,走上去还怕了。一般人们都不愿意走这条路,宁可绕一段路,走西门。”市民徐先生说。
▲ “九河治理”使城市面貌焕然一新。
随着九条河道的综合治理,徐先生逐渐感受到了河道治理带来的变化。“我同学原来住在南沙河边,都不敢开北面的窗户,因为那条河太臭了,一开窗通风臭味就往家里钻,好多年前就闹着要买房搬家。现在,这成河景房了,北面一开窗,就是南沙河,水也清了,景也好了,前两年还重新装修了一下,现在住得可美了。”
水为脉,山为骨,水是城市的血脉,山是城市的骨架。汾河治理让太原血脉流动,四通八达,而东西山的生态修复则让城市体态矫健、气质非凡。
▲ 东山惕龙湖被绿色环绕。
▲ 西山旅游公路带动经济发展。
版权所有:古交市365体育平台bet下载入口_office365admin下载_bet3365游戏
地址:山西省古交市滨河北路火山新区 电话:0351-5141404
技术支持:正义网 京ICP备10217144号-1
本网网页设计、图标、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转载、摘编或建立镜像,禁止作为任何商业用途的使用。